当前位置:中国健康产业网 > 新闻 > 文章

氢医学十周年 创办人林信涌深耕临床六年研究工作

2017-09-28 09:48:47  阅读:70+

  2017年9月15日,氢分子医学犮表10周年庆花穗落下帷幕,国内外氢医学研究学者、专家、教授,各路媒体以及氢气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和探讨氢气医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大会流程

  匆匆十年,氢分子医学界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2007年5月: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在Nature发表重要论文,发现呼吸微量氢气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即脑中风)作用显著。实验表明,氢气比治疗脑缺血最好的药物伊达拉松的治疗效果都要好,当时使用2%的微量氢气持续35分钟,为至今超千篇研究论文启航拔锚。

  2007年《BBRC》发表文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用1%的氢气,肝脏可得到保护,用4%的氢气,缺血肝脏与正常肝脏无差异。

  2008年《Neuroscience Letters》发表文章,原长海医院研究生,做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验,用2%的氢气就有治疗作用。氢气持续30、60、90分钟,实验证明时间越长,损伤越小,坏死细胞越来越少,活下来的细胞增加,神经细胞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后续的实验还证明,氢气还可以改善脑部的学习记忆功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008年《 BBRC》发表文章,吸氢可以治疗心肌梗死。硝酸甘油(炸药的主要原料)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但硝酸甘油进入体内对疾病真正起作用的是它产生的一氧化氮(NO),而一氧化氮原来被认为是废气,具有毒性。氢气则是一种惰性气体,几乎没有毒性。大家普遍认为,是药三分毒,氢气有可能颠覆这个概念。

  《Transplantation》发表文章,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小肠移植过程中会造成肠绒毛萎缩,移植过程中使用氢以后,绒毛生长就正常了,在世界上第一个用实验证明了氢气具的抗炎症的作用。(目前抗炎症一是激素类药,一是非激素类药如阿司匹林等,但都有不良的副作用)

  2014年3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界定公布,氢气经口鼻通道吸入设备,列入“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管理。

  2014年3月: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于北京成立,宁淳先生任第一届会长,孙学军教授任主任委员。

  2014年11月: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审定,氢呼吸设备按“有源IIb类”医疗器械标准执行。

  2014年12月:继美国、日本、欧盟后,我国将氢气列入“食品安全添加剂”,给食品类氢保健产业发展提供了法源依据。

  2015年2月:向微信平台申请“氢思语”公众号注册后,孙学军教授主编至今,成为当今传播海量氢知识的关键平台。

  2015年8月:潓美AMS-H-01机型通过安全型式检测,经批准可合法开展人体临床实验。

  2015年11月:全球第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过敏性鼻炎)开展,152位病例入组,实验揭盲,证实潓美“氢氧气雾化机"的辅助治疗作用,并已发表SCI文章。

  2016年2月:由呼吸疾病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牵头,中国15家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的COPD、哮喘、支气管炎、肺癌化疗副作用等五项多中心双盲对照临床实验,方案设计共760位病例入组,预计2019年全部结束。

  2016年3月: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闫锡新主任与石家庄环保局联合开展的PM2.5雾霾造成肺部损伤的氢分子研究结题揭盲,验证可降低炎症因子,预防肺部病变。

  2016年3月:由张文昌先生于中国香港注册成立的国际氢产业协会,并任第一届会长。

  2016年4月:世界胸科大会于中国举行,由钟南山院士、白春学教授主持的氢分子临床应用于PM2.5、COPD、肺癌研究成果发表,引发国际呼吸同道的科研竞相开展。

  2016年11月:继我国及欧盟之后,日本厚生省官方公告,氢气治疗于心脏骤停复苏,列入“B类先进疗法”,官方正式定义其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12月:由14位获诺贝尔奖及56位中国院士与会的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中,二军大陈晓博士的氢氧气对“脊椎损伤”研究成果,在大会发表。

  2017年3月: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公布,潓美氢氧气雾化机获“创新医疗器械”资质。

  2017年的今天:统计全国综合排名前百大三甲临床机构,参与潓美基础研究或临床实验的已达36家。

  2017年,氢分子产业发展更是迎来第十个周年纪念庆典。

  若不是那一瞬的敛思凝虑,相信也无现在心无旁骛做氢气科研的潓美医疗科技。不想功名成就载入史册,只求能打破人因贫而病,因病而贫的逻辑,造福千家万户。

  致力于氢分子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我们一直都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